“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与黄山齐名的齐云山曾多年“不露圭角”,乃至成为游客㊣眼中的“小众化”景点。
然而,去年,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217.3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65.4%、较2022年增长73.8%。
2月18日下午,休宁县文物事务中心主任程锦松来到齐云山后山的蜜多岩处,对一处疑似唐代的寺庙历史遗迹进行勘察。
“现场发现了残缺的石像、石碑及部分石构件等,从碑刻上的文字可以基本断定这是一处唐乾符元年(874年)的寺庙遗址。”程锦松说,在齐云山发现唐㊣代佛教遗址还是首次,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齐云山是一座融佛、道、儒三教为一炉的名山。据《齐云山志》记载,早在唐天宝年间,齐云山西南部的✅岐山便萌发了佛教活动。唐元和四年(809年),歙州刺史韦绶因梦而建佛门精舍于天桥岩下。齐云山的道教则发端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道士龚栖霞隐居天门岩栖真洞。明嘉靖皇帝遣真人李得晟上山求子并灵应后,齐云山声名远播、道业鼎盛,渐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并列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程锦松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齐云山原有碑刻及摩崖石刻1400多通(幅),朱熹、戚继光、海瑞、唐伯虎、徐霞客、汤显祖等都曾在齐云山留下佳句㊣名✅篇,它们或镌刻丹崖之上或立碑幽洞之中。
在饱经岁月沧桑之后,如今全山现存碑刻及摩崖石刻299通(幅),其中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唐文宗李昂三年(829年)的作品,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冠安徽名山之✅首。”程锦松说。
“用现在的语言形㊣容明清㊣时的齐云山,就是网红打卡地,石刻就是文人墨客们在游览之后发的朋友圈。”在休宁县✅政协委员、学者汪平富看来,齐云山的兴盛还与徽商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文人墨客就是受徽商之邀来到齐云山。
汪平富举例㊣说,写下名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便是在徽商汪廷讷的邀请下,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秋游览了齐云山。“汤显祖现存的4首写徽州诗词均提✅到了白岳。”汪平富说。
“齐云㊣山1984年1月1日起开始卖门票,比西递、宏村都早,当时的票✅价每人3角钱。”来到82岁的张启立家时,其正在忙着编㊣撰地方志、民间文学等。放下手头工作,张启立向记者讲述了齐云山的旅游开发史。
1979年,同志登临黄山,发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同时也吹响了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动员令”。受此影响,齐云山的旅㊣游开发也引起了黄山市以及休宁县的重视。1981年11月,休宁县政府报请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休宁县齐云山管㊣理处”,张启立任主持工作的副处✅长。
“太素宫只剩下几根柱子,破碎的雕像散落一地。”回忆起首次上山时的场景,张启立说。此后,修缮与保护成为管理处的“主题词”,九里十三亭、月华街旅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得以重修,“真武殿”“玄天太素宫”等屋宇得以重建。“第一年卖出✅900多张门票,但1986年就破万了。当然,那时㊣㊣主要以香客为主。”张启立说。
为理顺齐云山的管理体制,改变景区多头管理的弊端,1996年经黄山市委、市政府批㊣准,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在此前后的1994年、2001年、2005年、2006年,齐云山先后获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然而,在中国旅游事业腾飞的大潮中,荣誉等身的齐云山却没有迎来期许的游客量,年游客接待量多年徘徊在10万人次左右。与之相比,歙县的棠樾牌坊群景区曾在2019年创下年游客接待量近40万人次的最高纪录。
“以前,七成以上的游客✅是跟团游,从游客的体能等角度出发,旅行社在行程中不可能安排两座山。”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李璐颖说,在黄山与齐云山的抉择中,多数旅行社选择了前者,同时再配上不需要消耗太多体力的棠樾牌坊群等景点。“因此,黄山市有多个非山岳型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排在了齐云山之上。”
“来去不过㊣小半天,上上下下一袋烟。”张启✅立认为,齐云山山上的可游览区域主要集中在约3平方公里的月华街,游客一旦超过5000人便会✅出现拥挤,空间的有限性制约了齐云山文旅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旅游专业人才✅的不足、扶持资金的有限等也是制约因素。
“虽然游客接待量没有达到大家的期待,但是㊣我们从没有失去向上攀爬的动力和探索创新的勇气。”已在齐云山工✅作近30个年头的管委会副主任梁卫国,对齐云山近年来的发展可谓如数家珍。
为探索“大山带小山、两山齐发展”模式,1999年休宁县将㊣齐云山风景区内的门票、索道等经营项目交由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代管。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一合作仅维持4年便宣告终止。此后,休宁县又先后与上海协和㊣旅行社、香港晨兴集团公司进行合作,但合作均因未达到双方的预期而提前终止。
2010年,秉持“跳出齐✅云山、开发齐云㊣山”的思路,休宁县与浙江祥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协议。“合作的空间✅不止于山上还有山下,合作的领域不止于旅游还有休闲、养生等挂门卡尺寸。”梁卫国说,合作致力于打造以休㊣闲旅游、度假养生、文化产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公司投入资金已超20亿元。”祥源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董事长梅岭说。为提升山上的游客承载量,旅游公路建成并通✅车,实现了游客动线上的闭环;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索道、休闲步道等进行了改造升级。山下,集美食、非遗、中医养生体验等㊣于一体㊣的“齐云小镇”,可供游客“吃喝玩乐购”。除此之外,还建设了祥✅富㊣瑞酒店、自由家树屋等配套设施,并推出了白岳草堂、萌宠乐园等新业态。
如今的齐云山已从单一的山岳型景区蝶变为综合性的度假区,游客的主要㊣活动空间也从山上延展至山下。“今年2月2日,正月初五,上山游客虽✅然只有1.2万余人,但度假区的游客接待量超5万人次。”梅岭说。
“虽然齐㊣云山前些✅年没有‘火’,但如今㊣回头来✅看,这些年正是它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齐云山镇党委副㊣书记余勇说,在由景区到度假区的蝶变过程中,“新齐云山人”同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助力作用。
出于对齐云山这片山水以及人文的热爱,来自南京的李莉投资创办✅了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云归里”;来自浙江的吴聊投资打造了“向云端”微景区;来自南京的汪涌投资开设了“润妍医美门诊✅部”;来自✅浙江的王文俊、包海英夫妇投资建设了英泽艺术中心……
“我们不爬山,就是来看晚上的打铁花和舞鱼灯。”在齐云山脚下的登封✅桥上,记者巧遇了来自南京的游客朱玉田。65岁的朱玉田说,在网上㊣看到齐云山的夜游视频后,与三位好友一同开车专程赶了过来。
2024年✅春节,在齐云㊣山㊣✅脚下的横江里,一条百米“金龙”游弋其中。唯美的画面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后,迅速蹿红网络。
“在陕西袁家村考察学习乡村旅游时,我们白天考察学习,晚上召开头脑风暴会,与祥源公司的运营人员一起商讨,哪些项目可以搬到齐云山,哪些项目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休宁县委常委,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程银根说,“金龙”巡江这一创意就是源于在陕西考察学习时的✅头脑风暴会。
“在风光方面,我们赶不上黄山;在人文方面,我们赶不上西递、宏村。但我们的优势是‘风光+✅人文’,所以我✅们就在这方面持续做文章。”程银根说,这次齐云㊣山的出圈也是得益于对自身优势的准㊣确定位。
在“金龙”巡江蹿红✅网络后,齐云山度假区以文为魂、以山为骨、以水为媒、以夜为幕,又相继推出了齐云打铁花、鱼灯游园会、白岳烟花秀等系列复古游产品,将齐云山的丰富文化因子通过演绎式、体验式的方式呈现出来,构建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全天候、沉浸式的日游夜娱产品体系,并持续㊣㊣火爆出圈。
伴随着齐云山的火爆出圈,山脚下的岩脚、岩前、东亭等村的村民们也成了受益者。返村开办民宿㊣的郑小宝说,今年春节期间客房天天客满,绝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夜游来的。经营餐饮的詹韶东说,如今没有了淡旺季,经常忙到“吃不消”。齐云山镇岩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泽君说,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40余万元,陶瓷艺术研㊣学中心等文旅项目即将投入运营。
旅游火了、游客多了,未来的齐云山朝哪个方向发展成了新课题。“山脚下的登封桥,一头连着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岩脚村,另一头连着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岩前村。镇中有景、景中有村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走‘镇景村’一体化发展㊣之路。”程银根说,当下的齐云山正用建设景区的标准建设乡村,用经营景区的理念经营乡村,用服务游客的㊣方式服务村民,用创造企业收入的视角创造乡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