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逆跌”。意思是根据电影的上映周期,票房会有一㊣个类似抛物线的曲线。如果在应该下降的时候还在上扬,那就叫“逆跌”。
饺子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曾经把一部分高难度镜头交给国外特效公司处理,结果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理解不了中国传统,沟通难度太大,一提金箍棒中国✅团队心知肚明,外国团队还需要从《西游记》开始讲;二是他们也没什么更高的科技,不过是堆人力,不如中国的团队。
巧合的是,DeepSeek老板梁文峰对待开源的态度也是如此:DeepSeek的护城河是团队。
美国智库MacroPolo 报告,在美国顶尖AI人才(论文被引用✅量前20%的研究者)中,约38%出生在中国。
按照电影票房分配一般原则,投资方获得约40%的票房分账(按80亿元测算,可分账约32亿元),光线传媒作为影片主投□□□□、发行方,将大幅受益于《哪吒 2》高票房。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4.42亿元,同比增✅长53.37%;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5.08%,主要受益于上半年《第二十条》等高票房影片的拉动✅
第三季度单季表现下滑,营收1.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7.85%;归母净利润亏损0.12亿元,同比下滑107.18%,主要受投资业务拖累(投资收益-2444万元)。剔除投资影响,主营业务仍保持盈利。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和暑期档票房低迷有关(116.41亿元,同比-41.6%),公司参投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乔妍的心事》等影片票房贡献有限;二是动画电影储备虽然丰富(如《小倩》《三国的星空》)密码锁多少钱一个,但推进节奏较慢,未如期✅上映对短期业绩造成压力;三是第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为负,联营企业亏损导致净利润影响较大。
根据预测,公司2024年营收约18-20亿元,归母净利润5.5-6.3亿元,同比增速25%-35%。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票房上的胜㊣利,更是光线传媒品牌价值的一次全面重塑。过去几年,光线传媒因多部作品表现不佳而饱受质疑,但此次《哪吒2》的火爆让市场重新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与实力。随着《哪吒2》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光线传媒的股价也水涨船高。这种市场表现无疑增强了投资者对光线传媒的信心,使其在资本市✅场上重新获得关注。
有人说,《哪㊣吒2》的成功在于尊重观众。星空君✅想说的㊣是,让尊重观众的作品大赚特赚,让投资这类作品的资本盆满钵满,放弃路径依赖,打通中国电影行业的任督二脉,搞工业化,做大规模。
《哪吒2》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光线传媒在国内动画电影领域的龙头地位。凭借这㊣一爆款IP,光线传媒不仅吸引了更多优质合作伙伴和资源加入,还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光线传媒丰富的储备片㊣单也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2016年,公司以23.83亿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的股票,换来了猫眼微影57.4%的股权。
主要原因在于线上票务平台发展㊣的越来越好,猫眼可以利用数据□□、对观众的影响力以及跟院线的关系成为电影发行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
但一旦培养起用户的手机购票习惯,就像Uber刚进入中国带来的低价打车一样,在用户尝到甜头后各大平台就会逐渐放弃低票价战略,最终只留下淘票票和猫眼两家实力强大的平台占据90%的市场份额。
虽然猫眼掌握了微信□□、美团等核心流量入口,并由此形成大量用户的购票数据□□、观影数据和想看数据,但奈何近几年消费降级观念已充分影响了用户行为,更多人宁愿宅家看电影。
叠加影片产出减少□□、发行数量减少等因素,光线对猫眼微影的预期似乎降到冰点,接连2年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总计约10.32亿。
可以说,随着《哪吒》□□□□、《流浪地球》□□□□、《唐探》等系列电影的涌现,在电影行业,资本躺着数钱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公司能否把握电影市场的新方向,放弃曾经的盈利模式,去真正的打造工业化电影,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远不是投资一个《哪吒》系列就能够实现的。